776net必赢官网讯(通讯员 贺思宇 宋听月)11月15日至16日,新文学语言与中外文学语言传统研讨会在必赢766net手机版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天津社会科学》《南开学报》等30多所高校与研究单位以及10余家学术期刊的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桂子山,研讨“新文学语言与中外文学语言传统”议题。必赢766net手机版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部编审张曦,776net必赢官网党委书记张舜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湖北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776net必赢官网教授王泽龙主持。

刘宏达在致辞中指出,必赢766net手机版历经122载春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最早的学科之一,现为我校三个一流学科之一。他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新文学研究始终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文学语言与中外文学语言传统”,是新文学学界回应时代要求、开拓新局面的一次重要理论探讨,期待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贡献智慧。

张曦回顾了“新文学语言与中外文学语言传统”系列研讨会的学术历程,向776net必赢官网承办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她强调,新文学语言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从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到如今数字浪潮下的语言新变,文学语言研究始终是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话题。她期待本次研讨会能汇聚学者智慧,共同推进新文学语言研究的深化与创新。

张舜介绍,776net必赢官网百余年办学经历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学院优势学科之一,作为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北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的驻会单位,学院始终关注中国新文学在古今转化、中外影响视野下的前沿学术问题,逐步形成了文学研究与语言研究并重的学科特色。

王泽龙指出,AI浪潮已不可逆转地影响了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范式,但AI并不能替代人类,而是作为新的生产力助推文化创新。面对人机协作趋势,不应以对立思维评价AI,而应发展多元思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鉴别和吸收AI时代的新语言,建构发展新时代的新文学语言研究知识体系。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AI时代的文学语言建设问题研究”“新文学语言理论批评的中外传统研究”“新文学语言的古代传统研究”“新文学语言外来影响研究与经典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研究”“外国文学翻译与影响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亮点频出。
四川大学教授李怡指出,人类写作者要警惕落入“语言圈套”,保持对创造性的辨别能力,在思维“破圈”中为语言开辟新的可能性,完成新一轮的生命伦理与文化哲学的根本性重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贵良以许地山《玉官》的“转述”文体实验为例,阐述了叙事语言如何承载复杂的文化内涵与伦理追求,以及新文学语言在叙事功能与主题表达上拓展的新空间。香港岭南大学副教授龚浩敏指出,AI通过“数字无意识”模仿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挑战了以灵感、情感为核心的文学本体论预设,他强调人类写作或许从未真正独立过,“AI污染”揭示了写作本就具有的“混合”本质。
本次研讨会从经典作家与历史脉络的纵深开掘,到语言本体与形式建构的精细剖析,再到前沿跨界与未来图景的前瞻对话,产生了多维度、深层次、广视野的学术思想交流成果,凝聚了对中国新文学研究自主知识话语体系创新的共识。
大会闭幕式由776net必赢官网副院长、教授吴述桥主持,各分会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会场讨论情况,并由必赢766net手机版学报编辑部副主编、776net必赢官网教授王雪松作研讨会总结发言。王雪松表示,本次会议云集了中国新文学语言研究的诸多专家学者,感谢《学术月刊》为增进学术交流搭建了开放共享的平台,它已成为文学语言研究的重要学术品牌。中国新文学语言正是在外来现代语言的民族化与传统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转换中逐步建构的。中国新文学语言的活力,正在于它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新文学语言研究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稳步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文学语言话语体系。
本次会议由776net必赢官网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部、湖北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联合举办。

审读人:桂文亮 王泽龙 吴述桥 李哲立